3D打印新闻
新闻中心

3d金属打印技术简介

金属3D打印是工业制造领域里逐渐常态化的一项技术。它的本质,是用激光把金属粉末一层一层熔化、堆起来,最终做出一个立体的零件。听起来简单,真正应用起来,技术路径并不轻松。

目前主流使用的是激光选区熔化(LPBF),这种工艺已经覆盖到航空、医疗、能源等多个行业。设备种类繁多,精度、材料适配能力、工艺控制水平参差不齐,用一句话总结就是:入门容易,做到稳定可控不容易。

特别是在打印精度这一块,很多设备在复杂结构上能“打得出来”,但打出来的零件尺寸精度不稳、表面粗糙、支撑结构过多,需要大量后处理,真正能用的零件并不多。这也是很多项目“试了下就放弃”的原因。

技术路径:从LPBF到微米级制造
大多数LPBF设备的精度在50微米上下,层厚20~40微米。这一水平在一些工业场景中已经够用,但如果你要打印一个内壁通道只有一毫米、外观面还要镜面处理的小型结构,就会发现:传统设备的极限很快就到了。

金属3D打印

云耀深维在做的事情,是把这个精度门槛往下再推一截。作为Fraunhofer ILT背景下发展出来的团队,云耀深维基于传统LPBF技术,做了一套更细化的金属3D打印工艺控制体系:激光点更小、路径控制更稳、粉末铺得更均匀,最终在实际打印中能做到2微米级的尺寸精度,Ra 0.8微米的表面粗糙度,并且可以在10°斜面以下实现无支撑打印。

这不是“参数好看”就够了,而是它确实解决了很多实际项目里“打不准”“后处理崩溃”的问题。

应用基础:不仅是“能打”,更要“能控”
行业里有个共识:金属3D打印最大的价值,不是“能打多复杂”,而是“能不能按设计要求稳定打出来”。

比如一个医疗植入物,形状可能不算复杂,但对精度、光洁度要求极高;一个航空零件,壁厚可能不足1mm,内部通道形状还不能变形。这些都不是拍脑袋打印就能过关的。

云耀深维目前的科研型设备,主要解决的是这类高精度、小结构的可控成形问题。设备支持高温预热(最高500°C),支持多材料打印、分层工艺设定,参数开放度高,配合自动换缸、无接触换粉的结构设计,更适合科研机构或新材料开发单位在实验阶段做出成形样件。

后处理:不是“打印完成”就结束了
金属3D打印并不是按下按钮等零件出炉。打印之后的热处理、支撑去除、表面处理,都是不可跳过的环节。很多精密零件真正的挑战,恰恰是出现在打印完成之后。

这也决定了前道工艺越稳、打印精度越高,后处理阶段才越轻松。高精度设备的一个现实意义,是可以明显减少修整工作量,降低误差积累风险。对有实际交付需求的团队来说,这很关键。


金属3D打印这几年越来越成熟了,但说到底,它还是个“工程问题”:你要解决的是尺寸能不能打得准,工艺参数稳不稳,后处理麻不麻烦,打印的东西能不能真的拿去用。云耀深维在做的,不是为了把“打印”这件事说得更酷,而是为了让这个技术在更多严肃的工业和科研场景里,真的能落得下来,踏实地用起来。
 

联系我们
请提交需求,我们马上跟您取得联系:
  • 姓名*

  • 电话*

  • 邮箱l*

  • 公司名称(选填)

类型*

请选择
  • 我是代理商
  • 我是客户

如果您有其他想了解的信息或者疑问,欢迎给我们留言(选填)

相关推荐:
  • 金属3D打印设备
联系我们
请提交需求,我们马上跟您取得联系:
  • 姓名*

  • 电话*

  • 邮箱*

  • 公司名称(选填)

类型*

请选择
  • 我是代理商
  • 我是客户

如果您有其他想了解的信息或者疑问,欢迎给我们留言(选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