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金属3D打印材料,很多客户其实还有点模糊。常有人问我们:“你们到底能打哪些材料?这些材料打出来的效果到底怎样?”
这问题,我们听得太多了。确实,材料是金属3D打印里最关键的一环——它直接决定了零件的性能、表面、甚至能不能顺利成型。
所以这次,我们打算好好聊聊:云耀深维在材料端到底能做到什么。
先说结论:云耀深维目前能打印的金属材料,基本覆盖主流工业与科研领域,包括 316L不锈钢、In718高温合金、钛合金、铝合金、铜合金、钴铬合金、NiTi镍钛合金 等。
这些材料看起来“常规”,但能把它们打好,其实不简单。
比如 316L不锈钢,很多厂能打,但想做到表面致密、晶粒均匀、尺寸精度在2μm以内,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。
再比如 In718高温合金,打印时要控制好熔池能量和冷却速率,否则应力开裂的概率极高。而我们的设备支持 500/700℃超高温预热系统,能有效减少应力集中,让高温合金打印出来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更接近锻件。
至于 钛合金(Ti6Al4V),那是航空和医疗行业的常客。我们现在能稳定打出表面粗糙度 Ra0.8-2.8μm 的样件,后处理工作量非常小,直接装配都没问题。
有客户笑说,我们这设备“挑材料不挑食”,其实一点没夸张。
云耀深维的核心技术是 Micro-LPBF 微米级激光选区熔化。
听起来有点专业,但说白了,就是比普通SLM更精细。
打印精度能做到 2微米级,层厚最薄 5微米,这意味着哪怕是指甲盖大小的零件,也能把微型孔、细格栅这些细节完整还原。
更重要的是,我们有独家的 免支撑打印技术。
这让设计师和科研人员能大胆尝试那些传统工艺打不了的结构,比如薄壁、悬空、内流道、小角度面。
最小10°都能稳稳成型,这在行业里其实挺少见。
有次一位高校老师打电话过来,说他们实验室的传统打印机做不出某种微通道结构,后来让我们帮忙试了一下,一次成型成功。
那天他语气里带着惊喜,我们那边工程师也挺自豪的——这就是技术落地的意义。
很多科研院校找我们合作,就是冲着我们的多材料打印能力来的。
在同一零件里,我们可以实现从铜到不锈钢的性能过渡,或者在不同层间调节层厚,实现密度梯度控制。
这种“材料融合”能力,让结构件不仅能承载力,还能导热、导电,甚至实现多功能一体化设计。
这类打印,对温控、粉末混配和光斑控制要求极高。我们的设备通过深度开放参数平台,让科研团队可以实时调节能量密度、扫描策略等核心工艺参数,这一点业内很少开放。
有客户打趣说:“你们的设备更像科研伙伴,不是黑箱机器。”
这话挺中肯,也正好反映了我们研发团队的初衷——让设备真正服务科研和创新。

在科研领域,我们的 Research系列设备 已在多所高校实验室投入使用,帮助他们完成从材料体系研究到结构验证的全过程;
而在工业领域,Precision系列设备 则已经开始为客户稳定生产功能件,像模具嵌件、散热零件、精密机械结构件等,都在量产中。
有些客户最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后来用完之后反馈:“这打印效果比我们预期高太多了。”
其实这背后,不只是设备性能的问题,更是我们在材料、参数、工艺三方面的协同优化。
在云耀深维,我们更愿意把“材料”理解为一套系统工程。
从粉末筛选、激光能量控制,到成形后热处理与测试,我们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方法论。
能做到稳定、精细、可重复,这才是真正的硬实力。
我们相信,材料只是起点,而真正让打印件“活起来”的,是对技术的执着和细节的积累。
金属3D打印这件事,我们还在持续做,也会一直做下去。
3D打印知识中心
零件金属3D打印材料详解
- 相关推荐: 零件金属3D打印材料
- 关键词: 【零件金属3D打印材料】
下一个
:
深度解析云耀深维金属3D打印服务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