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提起金属3D打印,第一反应是“新技术”“未来趋势”,但其实这事早就不是纸上谈兵,尤其是在微型结构领域,金属3D打印已经实实在在进入了产品阶段。
我们这几年专注做的,就是那些“传统方法搞不定、但客户确实需要”的小型复杂零件。有些只有几毫米大,肉眼看着像个模型,但它真的是功能部件,不是展示品。
以下是几个我们已经实际交付、客户用起来的产品例子,全是实打实的打印成型,不是验证件,不是样品。
活性钳:几毫米的小结构,整体打印成型
这个零件尺寸只有2~3mm,但包含了多个联动结构和内部空腔。我们打印的时候,钳口、咬合面、联动槽全都一体完成,没有后装,也不需要粘接。小零件该有的止位、动作范围都能保留。
CNC在这种尺寸下做不了整体结构,MIM虽然能批量,但周期长、成本高,适配性也差。我们能打,是因为结构自由度高,尺寸又稳,验证和交付能压缩到最短。
活检钳:能闭合、能切割,精度撑得住
这个钳头更小,对闭合精度和边缘强度要求都更高。我们实际打出来的结构,闭合间隙在50μm以内,闭合后变形小,0.2mm厚的膜材能直接切断,取样干净。
这不是靠后期打磨,是打印出来就接近成品状态。测试结果也说明,这种复杂钳头我们不仅能打,而且够强、够准。
内窥镜头端:多个通道一次成型
这个零件尺寸要求也很极限,外径不到3mm,但内部得有成像、导液、照明等多个通道,而且不能串、不能歪。
传统做法得拼接多个零件,还要焊接对位,误差大。我们直接一次打印完成,一体结构,通道布线可以按设计来自由安排,整体精度更稳定,后装误差为零,打印完处理一下就能装机测试。
血管支架:打印NiTi材料,支持记忆功能
我们能打NiTi合金这种形状记忆材料,结构可设计不同的节距和形变范围。打印完成后经过热处理,具备一定记忆功能,回弹稳定,强度也能满足临床前的要求。
目前这项工艺主要还是用在科研、设计验证阶段,但对一些做植入器械研发的团队来说,这种快速打印方式能节省大量模具开发时间。
功能性部件:微孔、导液、换热都能做
除了器械,我们也打一些功能型部件,比如冷却结构、扩散器、小型换热器。这些结构追求的是流道多、孔径小、连通性强。
我们能做到100μm以内的微孔,孔道布线也可以自由设定。打印出来后处理一下,能直接用在设备里,省下很多装配和焊接的麻烦。
以上这些,都不是为了好看而打的样品,而是客户真要用的结构件。我们从图纸、打印、验证、工艺调整一路干到装配交付,做的是完整流程,不是停在“展示阶段”的东西。
云耀深维金属3D打印关注的,是那些真正难搞的微小结构。别人做不了的,我们试着做;传统工艺走不通的,我们用打印补上。
如果你也碰到这种情况——结构太小不好做、形状太复杂找不到合适工艺——我们可以聊聊,图纸合理就有办法打出来。

新闻中心
金属3D打印产品案例介绍
- 相关推荐: 金属3D打印
- 关键词: 【金属3D打印】
上一个
: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