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属增材制造——更常见的称呼是金属3D打印——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。从最初的实验室探索,到如今进入航空、医疗和模具等高端制造领域,它被视为“颠覆性”工艺之一。但当热潮逐渐退去,现实中的瓶颈也愈发清晰。
第一道瓶颈是材料本身。
目前主流的粉末冶金材料体系有限,常见的是钛合金、不锈钢、铝合金和高温合金。虽然足以覆盖部分行业需求,但相比传统冶金,金属3D打印的材料体系依旧狭窄,尤其是对高强韧性、耐腐蚀、或具备特殊电磁性能的材料,市场供应仍然不足。
第二道瓶颈是精度与性能稳定性。
打印件并非“所见即所得”。即便在高端激光熔化设备中,残余应力、热裂纹和气孔缺陷依旧常见。不同批次的粉末,甚至同一台机器在不同时段的打印结果,都可能带来差异。这让批量化生产面临挑战。
第三道瓶颈是成本。
金属粉末本身价格高昂,通常是原材料棒材的数倍。再加上设备维护和能耗,整条成本曲线在许多行业难以与传统工艺竞争。虽然增材制造能在复杂结构和小批量定制中展现优势,但在大规模制造上,经济性仍待突破。
第四道瓶颈是后处理。
打印出来的零件,往往需要热处理、去支撑、表面加工,甚至再进行机加修整。打印只是制造链中的一环,而非终点。对一些应用来说,后处理的时间和费用甚至超过了打印本身。
然而,瓶颈并不意味着停滞。它们更像是坐标,提醒行业清楚目前的位置。随着材料研发、打印工艺控制和智能监测系统的进步,许多问题正在被逐步化解。
在中国,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更高精度和更广谱材料的解决方案。例如,云耀深维正在研发面向微米级精度的金属增材制造设备,试图突破复杂零件的精细化加工限制。
关于云耀深维
云耀深维(江苏)科技有限公司由来自金属增材制造主流技术LPBF/SLM的发明机构-德国弗朗霍夫激光研究所的资深专家团队创立,创始人师从金属打印发明者。中国总部位于江苏太仓,欧洲总部位于德国亚琛光生产中心。公司拥有独家的微米级金属3D打印技术,实现典型打印精度2-10µm、典型超光洁表面0.8-2.8μm、10度以上角度多种结构无需支撑,实现了复杂精密结构金属材料的3D一次打印成型,填补了国内微纳金属3D打印技术市场的空白。

新闻中心
金属材料增材制造的瓶颈在哪里?
- 相关推荐: 金属材料增材制造
- 关键词: 【金属材料增材制造】
上一个
:无